口罩發展至今種類繁多、應用廣泛,從職業防護用的N95、N100口罩,到日常工作使用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等等。不過你了解口罩的歷史起源嗎?接下來小編就跟您簡單介紹一下口罩的發展歷程。
口罩的歷史起源:
1895年,德國病理學家研究證明,病人傷口的感染同空氣傳染有關,他認為人們在談話時唾沫會帶菌而致傷口感染,經他建議,當時的醫生、護士戴上了一種用紗布縫制的能掩住口鼻的罩具,可減少手術時傷口的感染渠道。
從此,口罩在醫護人員、食品衛生制作和銷售人員以及食堂炊事員都約定俗成地戴著口罩工作,特別是食品生產制作和銷售人員工作時是否戴口罩成為行業規范。
手術醫護人員需戴醫用口罩保護患者免于手術傷口的感染,醫用外科口罩適用于醫務人員或相關人員的基本防護,以及在有創操作過程中阻止血液、體液和飛濺物傳播的防護 。
環衛人員以及在塵埃較多的作業場所的工作人員也都要戴上防塵口罩,口罩也從此列為勞保用品免費發給有關人員。在普通人群里,特別是在流行病流傳的季節里,戴防霧霾口罩的人也不少,它對預防疾病的傳染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口罩根據標準分為:
1、普通紗布口罩、棉布口罩。民用,屬于紡織類,對防塵防菌沒有多大效果。
2、醫用無紡布口罩,可以有效防止噴射病菌感染,但防塵效果不大。
3、日用防護型口罩,主要用于防霧霾。
4、防塵口罩、防油煙口罩(學名: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一般為職業防護用。用于防霧霾效果更好。
5、活性炭口罩。這類口罩是指在口罩夾層內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強,能夠有效的防菌防塵,但是這種口罩會使呼吸變得困難,長時間使用會容易缺氧。
可以看到,口罩經過百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從醫護人員的防菌用品,變成了性能各異的各職業各階層用品,對人類的貢獻不可謂不大。